美工招聘 咸丰帝为何即位后只活了11年?与四大癖好有关,其生母亦罪魁祸首
咸丰皇帝年仅31岁便英年早逝,这背后不仅与他个人的四大嗜好紧密相关,还深深根植于他生母全贵妃钮祜禄氏的宫廷策略之中。全贵妃为了让自己诞下的孩子能够一跃成为皇位的首选继承人,可谓费尽心机,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手腕。
回溯至1831年,在那风景如画的圆明园内,全贵妃钮祜禄氏迎来了道光帝的第四子,这位婴儿后来便是我们熟知的咸丰皇帝。这一喜讯对于道光帝而言,无疑是晚年的一抹亮色。彼时的道光帝已步入知天命之年,膝下虽有几子,但次子与三子皆不幸早逝,仅余长子奕纬勉强成人。然而,由于奕纬的生母出身平凡,道光帝对这对母子始终难以心生亲近,更别提寄予厚望了。
面对这尴尬的继承现状,道光帝不得不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奕纬,试图通过严格的教育来培养这位未来的储君。然而,遗憾的是,奕纬的性格与习惯早已根深蒂固,道光帝的苦心孤诣并未能收到预期的成效。更有甚者,奕纬曾对师长大不敬,扬言若登基为帝,首要之事便是惩治师长,这一言论无疑让道光帝大失所望,更加坚定了更换继承人的念头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全贵妃钮祜禄氏所生的四皇子,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,凭借其母在宫中的精心布局与不懈努力,逐渐崭露头角,最终登上了大清的权力巅峰。而这一切,都不仅仅是命运的安排,更是宫廷政治斗争与母爱的交织结果。
道光帝一时愤怒,不经意间一脚踢中了奕纬的要害部位,结果这一脚成了致命的伤害,奕纬不久后便离世了。这对年逾五旬的道光帝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,因为失去了儿子,就意味着皇位的继承问题悬而未决。
在众多后宫佳丽中,全贵妃钮祜禄氏以她的青春美貌和聪慧才情脱颖而出,成为了道光帝的心头好。然而,全贵妃深知,仅凭皇帝的宠爱难以长久立足,唯有诞下龙子,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。
时间回溯到1830年的六月,全贵妃在道光帝的宠幸下,不久便传来了喜讯——她怀孕了。这本是皆大欢喜的事,但全贵妃心中却泛起了涟漪,因为她从小道消息得知,祥贵人竟也怀有身孕,且月份还比自己早了一个月。
这消息让全贵妃略感失落,她深知在皇位的继承游戏中,皇子的出生顺序往往能决定其未来的命运。虽然道光帝曾表示选储君重贤不重长,但谁又能否认,排行靠前的皇子在争夺中自然拥有更多优势呢?
特别是随着皇长子奕纬的不幸离世,全贵妃更加意识到,她腹中的这个皇四子,将是自己乃至整个家族未来的希望所在。道光帝年事已高,接连失去三位皇子,他对新生命的渴望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谁能够最先为皇室添丁,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皇位争夺中占据先机。
因此,全贵妃不仅要在孕期小心谨慎,更要精心谋划,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健康平安地降临人世,并在未来的道路上步步为营,最终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。
在宫廷深处的一次秘密会面中,全贵妃趁着御医前来请脉、周遭无人的间隙,悄声询问起腹中胎儿的性别。这位御医与全贵妃交情匪浅,便以一句“此乃真龙降世之兆”作为回应,言下之意,胎儿定是男儿身。全贵妃闻言,心中自是喜不自胜。
随即,她半是期待半是试探地问起御医,是否有法能让胎儿提前降临人世。御医闻言,心中一凛,深知此事非同小可,一旦有闪失,不仅自己性命难保,还会连累家族。因此,他初时婉拒了全贵妃的请求。
然而,全贵妃并未就此罢休。次日,她秘密召见御医,态度坚决地寻求催生之法。御医见全贵妃心意已决,便拿出家中世代相传的秘方,虽知此药能助皇子早产,却也一并告知了可能的风险与后果。全贵妃听后,只是淡淡一笑,表示一切后果将由她一力承担,御医无需多虑。
自此,全贵妃每日按时服用御医所赠之药,不久便觉腹中燥热难耐。终于,在六月初九这日,于圆明园内,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,皇四子顺利降生,道光帝赐名奕詝。
道光帝因连失三子,对奕詝的降生格外珍视。在取名之时,他特意打破了前三子名字中均含“宝”字的惯例,而为奕詝选用了“言”字旁,此举无疑透露出他对奕詝寄予的厚望与特别的疼爱,视其为皇位继承人的有力候选。
而就在奕詝出生仅六日之后,祥贵人也诞下了道光帝的皇五子奕誴。尽管道光帝对奕誴的降生同样感到喜悦,但那份激动与兴奋,显然无法与奕詝出生时相提并论。
此番较量,全贵妃无疑赢得了先机。她不仅成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名义上的“皇长子”,更为他日后在皇位争夺战中增添了重要的砝码。这一胜利,无疑为全贵妃及其子奕詝的宫廷之路铺设了更为坚实的基石。
然而,全贵妃因早产而诞下的咸丰帝,兼职美工自幼体质羸弱,多病缠身,最终未能享得长寿之福。
谈及咸丰帝的执政生涯,能够稳坐龙椅十一年,实则是其四大癖好中相对“克制”的结果。这四大癖好,尤其是前两者,深刻影响了他的统治与人生。
首先,咸丰帝是个不折不扣的美色之徒。尽管慈禧太后(叶赫那拉氏)后来声名显赫,但咸丰帝的“专情”之名实则大谬不然。他的后宫佳丽众多,除了慈禧初入宫时仅为兰贵人且初期并不受宠外,还有云嫔、丽贵人和玫常在等三位宠妃,各具风情,各领风骚。而他对皇后慈安亦保持着深深的敬意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咸丰帝还在圆明园秘密豢养了十多位年轻貌美的汉族女子,其中“四春”尤为他所爱,这些女子本是良家出身,却因种种原因被迫入宫。更有甚者,咸丰帝还对一位山西籍的曹姓寡妇情有独钟,因其三寸金莲而格外宠爱,甚至不惜为她定制特殊的玉鞋。在避暑山庄,他更是沉迷于美色之中,朝不保夕,国家大事也抛诸脑后,只顾与美人共度良宵,自我放逐于声色犬马之中。
其次,咸丰帝的另一大癖好是痴迷于丝竹之音。他酷爱听戏,为解戏瘾,竟将整个戏班子迁至承德避暑山庄,日夜不辍地欣赏戏曲表演。无论是清晨的“花唱”还是午后的“清唱”,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,他总能找到乐子,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,忘却了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与担当。
这四大癖好中的两大,已足以让人窥见咸丰帝性格中的弱点与缺陷。然而,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癖好,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的命运与走向。
第三重癖好:沉湎酒乡,醉后失态
咸丰帝对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,遗憾的是,他往往不胜酒力,一饮即醉,醉后更是性情大变,常常失控发怒。野史中不乏记载,每当文宗(咸丰帝)酩酊大醉,周遭的内侍与宫女便如临大敌,因他醉酒后的暴怒常殃及无辜,即便是平日里备受宠爱的妃子,也难逃辱骂之辱。而待他酒醒,又常感愧疚,对那些幸免于难的,反而会加倍宠爱,赏赐不断,这种反差行为,实则是他内心矛盾与自责的体现。
第四重癖好:违禁吸鸦,自欺“益寿”
更令人痛心的是,咸丰帝在登基之初,便公然违背大清祖训,涉足鸦片这一毒物,甚至为其取名为“益寿如意膏”,试图以此来自我麻痹,逃避现实。在热河行宫的日子里,他更是频繁依赖鸦片来刺激神经,寻求片刻的安宁与逃避。然而,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,加速了他身体的衰败。
据史书记载,咸丰帝在京期间,因过度放纵于酒色之中,身体已是大不如前,面容憔悴,咳嗽连连。为求自保,他听从太医建议,大量饮用鹿血,以期滋阴壮阳,恢复元气。然而,到了热河行宫,远离了鹿血的滋养,他非但没有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,继续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,最终将自己推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。
如此种种,不仅让人感叹咸丰帝的个人悲剧,更折射出晚清皇室的衰败与无奈。他的这些癖好,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与形象,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落与灭亡。
1861年的盛夏,咸丰帝的老疾再度侵袭,而这次,身处热河的他失去了鹿血的滋养,身体迅速衰弱。七月十五日,咸丰帝病情急剧恶化,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,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毅然决定将年仅几岁的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,并精心挑选了八位忠诚可靠的大臣作为顾命之臣,以确保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。然而,这一切安排妥当后仅过了短短两天,年仅31岁的咸丰帝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。
回望咸丰的一生,初登大宝时,他亦曾怀揣着励精图治、重振朝纲的壮志。然而,面对复杂多变的朝政局势,他终究因能力所限,未能如愿以偿。面对挫折,咸丰帝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坚韧与自省,反而选择了逃避与放纵。他躲进了圆明园的温柔乡,用鸦片与美酒麻痹自己,试图忘却现实的烦恼。然而,这样的生活方式无疑加速了他身体的衰败。本就体弱多病的咸丰,加之毫无节制的自我消耗,最终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。